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质效,促进胜诉权益实现,北京西城法院结合执行工作特点,以推行多年的“1+N”诉讼服务大厅为改造样本,在第三办公区打造出了升级版的“执行综合事务中心”, 并于9月6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启用该中心。
“由于执行工作的特殊性,‘在路上’成为执行法官的常态,却容易给来访的当事人造成执行法官‘人难找、事难办’的误解。”西城法院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杨平胜介绍道,在沟通不畅的状态下,极易诱发矛盾,引发信访。办公大厅的设立,就是要针对这个问题精准发力,畅通当事人与承办法官的沟通渠道。
“对外一站式贴心服务、对内一体化高效运转。”在谈到执行综合事务中心的目标和职能时,杨平胜副院长如是说。
据介绍,该中心具有执行立案告知一步到位、文书现场批量制作发送、一键启动财产集约查控、案款收发一岗统筹管理、未实结案件专人动态追踪、开辟专区实现接访常态化等六大功能。
当事人在中心可一站式办理基本覆盖执行工作各环节的事项。中心专门开设立案窗口,当事人不仅现场就能办妥立案手续,而且财产保全申报书、收款账号确认书等材料一并告知发放。
同时,基础类文书在中心批量制发,裁决类文书在中心统一签章,当事人来院领取相关文书时,无需预约承办法官,可直接到中心提出申请。中心设立案款收发专岗,统筹管理案款票据,被执行人交款、申请人领款无需经承办法官接待,可直接与中心案款专管人员对接进行办理。
中心还有一项重要职能——财产查控。执行案件立案后,窗口干警会一键启动财产查询环节,集中批量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、房产、车辆等财产信息。
立案时同步启动财产查询,待法官拿到案卷时,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早已一目了然,案件执行周期大大缩短。同时,当事人可直接来中心提交线索,由专人负责核实,集约采取查控措施。
并且,中心也是未实结案件的信访接待和定期复查的工作场所。未实结案件是指因暂不具备执行条件而程序上已经结案、但执行标的未到位的案件。当事人有线索向法院反映的,可直接到窗口提交材料,符合条件的及时立案、恢复执行,真正做到“能执行的,执行到位;不能执行的,工作到位”。
另外,在对内职能上,中心的设立将承办人从制作文书、查控财产、收发案款等一系列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,专注案件本身,提高办案质效。
“我院将进一步提高执行综合事务中心的管理服务水平,让执行人员高效动起来,让执行案件有序转起来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我院在解决执行难方面的努力和担当!”谈到中心的未来,杨平胜副院长充满信心。
当天,执行综合事务中心迎来了第一位当事人,一起借款纠纷的申请方代理人——张律师。据了解,张律师是来办理执行申请手续的。
在立案登记窗口,他先是递交了申请材料,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填写了送达地址确认书和收款账号确认书。
立案完毕后,他径直来到财产集约查控窗口,提交了一份查封申请,要求查封被执行人名下的一套房屋。在得到3日内反馈查封结果的答复后,张律师离开了法院,而此时,采集立案信息同步生成的执行通知书、风险提示、财产申报令已经签章完毕,面向21家银行的存款查询请求已通过网络查控系统一键发出,全部过程用时不到15分钟。